山东煤市供大于求状况稍有缓解
閱讀的當下,會不知道這對節目是好或是壞? 林亭均笑著對當時處理公關危機的王統生說:「雖然很慘,但回歸事情的本質,我認為這則推文有與大眾對話到。
如果台積電能夠繼續生產,但中國把持取得晶片的條件,那麼仰賴台積電和其他台灣半導體公司的企業將任由北京予取予求。如果台積電不能繼續生產晶片,全球經濟將陷入困境。
蓬佩奧和拉馬斯瓦米認為,併吞台灣能讓習近平維持主導地位,並把焦點從中國的國內問題轉移。如果美國企業不做投資,台灣又被中國併吞,美國半導體企業不僅在市場苦於晶片短缺,還可能因為沒有應對已知風險因子而面臨訴訟。美國半導體產業及投資人現在就可以開始投資「自己的矽盾」,藉以防範與台灣相關的風險。兩人還指出,如果中國按兵不動,等待美國海軍未來幾年執行「撤資再投資」(divest-to-invest)戰略,讓更多軍艦退役,美國製造業就能有更多時間準備,加強半導體產能。習近平的野心因為他必須確保第3任期而受到制約,可能擔心國際社會反彈,不利於他掌權。
兩人認為,台灣的基本防禦力來自經濟影響力,而非軍事力量。(中央社)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表示,美國應增加對半導體產業投資,打造自己的「矽盾」以因應未來需求上升,也能在一旦中國併吞台灣影響台積電晶片供應鏈時,抓住晶片價格上漲時機。若北京全面入侵台灣,在最壞狀況下,美國會考慮撤離台灣的高技能晶片工程師。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表示,美國這次管制措施在晶片方面,主要鎖定應用於資料中心及超級電腦的高階人工智慧(AI)晶片。至於美國這次擴大管制18奈米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與128層以上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相關設備出口,楊瑞臨表示,這主要是為封鎖即將崛起的中國記憶體廠,阻礙中國記憶體產業自主化進展。會持續維繫台灣在半導體尖端製造的優勢和能量,讓「護國神山」的全球地位更形重要。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7月底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視訊訪問時強調,戰爭沒有贏家,所有人都是輸家,沒有國家能以武力控制台積電
國慶大會10日上午在總統府前登場,今(2022)年主題為「守土衛國,你我同行」。專家:半導體製造若沒有聚集台灣,對全球才是風險 (中央社)兩岸關係緊張引發國際關注半導體產業鏈議題,產業專家分析,台灣半導體生態系的特殊性,在於匯集全球半導體科研能量,迅速解決從研發、試產到量產等各環節的種種問題,半導體無法聚集在台灣,對全球新興科技發展才是風險。
專家:美晶片新管制鎖喉中國,對台影響相對輕微 (中央社)美國擴大對中國晶片及設備出口限制,產業專家認為,美國新管制措施相當到位,可達到「鎖喉」的效果,造成中國科技研發、軍事發展延遲,影響記憶體產業自主化進展。在半導體設備方面,美國擴大管制16奈米以下製程設備出口。楊瑞臨說,中國可以找到替代方案,只是效能可能打折扣,耗費的時間也會較長,中國未來重大科技研發與軍事發展可能因而延遲。總統:半導體製造聚集台灣不是風險,是全球關鍵之鑰 (中央社)總統蔡英文10日發表國慶談話指出,半導體製造聚集在台灣,不會是風險,而是全球半導體布局的關鍵之鑰。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7月底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視訊訪問時強調,戰爭沒有贏家,所有人都是輸家,沒有國家能以武力控制台積電。半導體工藝的精進則有助改善人類生活,楊瑞臨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所研發的先進製程、先進封裝及特殊製程等技術,進一步加速包括筆記型電腦、智慧手機、資料中心及車用電子等產品的新發展,讓人類享受更好便利性。會持續維繫台灣在半導體尖端製造的優勢和能量,讓「護國神山」的全球地位更形重要。除了要加快腳步,推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發展,更要持續鞏固半導體產業的優勢。
楊瑞臨表示,中國晶圓代工廠中芯製程技術已推進至7奈米,在美國的管控下,中芯要發展5奈米製程技術難度高。蔡總統說,她特別要向國人及國際社會強調一點,半導體製造聚集在台灣,不會是風險,而是全球半導體布局的關鍵之鑰。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國際媒體高度關注中國可能入侵台灣與全球晶片供應風險等議題。經濟部日前強調,台積電製程精密繁複,須數百道製程工序,且供應商將近400家,想要將台積電或其他半導體公司長期建立的基礎設施複製到其他地方,即使耗費巨資也幾乎不可能。
政府會持續維繫台灣在半導體尖端製造的優勢和能量,並協助全球在半導體供應鏈重整上進行最佳配置,讓「護國神山」的全球地位更形重要。台灣雖然在半導體以及資通訊軟硬體的領域,已經取得關鍵地位,但在其他領域也必須快步跟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楊瑞臨說,美國這次對中國的管制措施相當「到位」,可以達到「鎖喉」的效果,預期中國未來科技研發及軍事發展恐將延遲,將可降低美國對中國帶來國安及軍事威脅的憂慮。《彭博》(Bloomberg)日前報導,美國針對中國可能襲擊台灣的應急計畫已再加強,主要是應對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尖端晶片產業安全,及考量更高的產業戰略意義。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表示,美國這次管制措施在晶片方面,主要鎖定應用於資料中心及超級電腦的高階人工智慧(AI)晶片。至於美國這次擴大管制18奈米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與128層以上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相關設備出口,楊瑞臨表示,這主要是為封鎖即將崛起的中國記憶體廠,阻礙中國記憶體產業自主化進展。
面對半導體產業鏈重新配置呼聲,楊瑞臨認為,半導體的先進製造研發、試產與前期量產等階段,仍應以台灣為重心,待量產順利後,可配合國際需求將部分產能移轉,如台積電赴美國與日本設廠,協助全球在半導體供應鏈重整上進行最佳配置。從技術發展面看,楊瑞臨表示,台灣半導體製造仍是6G、元宇宙等新興技術發展的關鍵之鑰,若半導體製造無法聚集在台灣的生態系,對全球新興科技發展才是風險,恐讓研發過程跌跌撞撞,成本高、滲透率的提升速度趨緩,最終讓人類享受新科技的便利性變緩。
至於對台灣廠商造成的影響,應相對輕微。她說,會持續維繫台灣在半導體尖端製造的優勢和能量,同時也會協助全球在半導體供應鏈重整上進行最佳的配置,讓「護國神山」的全球地位更形重要。
若北京全面入侵台灣,在最壞狀況下,美國會考慮撤離台灣的高技能晶片工程師。她提到,在產業布局方面,必須有力應對變局中供應鏈加速重整的趨勢。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台灣半導體生態系的重要性與關鍵性,在於讓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等地以及台灣本土的科研能量,能透過暢通的資訊交流,以非常快速且有效率的方式,解決從半導體研發、試產到量產等各環節的種種問題,進而加速推動半導體工藝技術開發。楊瑞臨指出,美國是訓練、建模、模擬等特定應用高階AI晶片的主要供應地區,所占比重高達8成,其餘以色列等地區供應商,美國也可以進行長臂管轄只不過,汪、胡、韓或其他人不論誰將接任國務院總理,只怕能發揮的空間都受限。相形之下,汪洋並非習近平人馬,又有外界貼上的「團派」陳舊標籤。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翌年3月,溫家寶便接替朱鎔基擔任總理。
但有分析認為,胡春華接任總理的變數,反而是「年輕」及「非習家軍」的特徵。韓正|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長期以來,出身上海的韓正,一直被貼上「江派」的標籤。
與汪洋相較,現年僅59歲、「團派」色更明顯的胡春華,曾是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指定的總書記接班人選。韓正因現年已68歲,一旦接任便打破了「七上八下」的慣例,但前有特例。
上述3名可能人選中,汪洋並非現任國務院副總理,卻當過上任副總理,隔了一屆,若接任仍屬破例。與汪、胡相較,今年已68歲的韓正,是被大多數分析忽視的下任總理可能人選,理由就是政治局成員的「七上八下」潛規則。但劣勢便是年齡,5年後就已72歲。權衡過後,習近平可能回過頭來,選擇了相對穩妥且能力佳的汪洋擔任總理。
然而,習近平是否會讓非嫡系的胡春華擔任10年總理,同時逐漸藉由「二把手」職務形成「接班人」實力,被認為是他出任總理的潛在障礙。首要理由是,汪洋到今年已67歲,達到「七上八下」的留任天花板,即使接任總理也只能當1任,不符近20年來中共的慣例。
如果習近平不打破2任10年的掌權慣例,二十大要接任總書記的應該是胡春華。三、原則上不跨越多名資歷在前者。
胡春華曾任內蒙古、廣東書記,此前並長期在西藏任職,資歷亦稱豐富。比之溫家寶,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升任政治局常委第3名的溫家寶,升任前也是政治局委員,且當時也兼任國務院副總理,與胡春華目前的地位相同。